?
身為一個聰明的求職者,在一場面試中,你要清楚掌握這三件事:
1. 弄清楚對象
2. 想清楚意圖
3. 搞清楚界線
你還沒看過《面試怎么回?弄清楚對象很重要?。ㄉ希穯幔肯劝训谝徊糠帧概宄ο蟆垢愣?,我們再回來學(xué)學(xué),該怎么了解面試意圖、搞清楚界線這兩件事吧。
?
2. 想清楚意圖
面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任何一場面試都可能決定你會不會加入一家公司,也就是你生命中接下來幾年的重心可能都會在這里,所以當(dāng)然不可不慎。
?
假如你只把公司當(dāng)作一個上班的場所、工作也只不過就是一個可以賺錢的差事,你或許覺得這家不行、換下一家也無所謂;然而,有許多能力及心態(tài)的養(yǎng)成,其實會跟我們待在哪家公司及受到什么樣的培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因此,當(dāng)我們在面試時被問到任何一個問題時,回答之前都該先問自己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
「對方『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
舉例來說,假如對方要問的是個確認(rèn)型問題,當(dāng)然你就簡明扼要的回答對方就是了。
假如你像上法庭一樣回答出:「我不確定你講的那個詞是不是我指的那個意思,其實更精確地來說,我在那家公司負(fù)責(zé)的是……,而且歷時七年半,而不是八年」,而且你還不只一個確認(rèn)型問題都那么回答,對方只怕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奇怪或很難相處。
?
然而,很多面試時會遇到挑戰(zhàn)型提問,這種提問的目的不是想知道你的答案內(nèi)容是什么,而是在測試你面對挑釁或壓力時,會不會展現(xiàn)出人格中的暗黑面。
?
有趣的是,雖然這是一種常見的提問方式,但有時候就連面試人員自己也把持不住,造成雙方很容易產(chǎn)生擦槍走火的機會。挑戰(zhàn)性提問的其中一種作法,就是否定或挑戰(zhàn)你所提出的意見。面試者未必真的那么不喜歡你的主意,但他們就是會這樣做,來試圖看看你會怎么解決問題、又會怎么處理對立的意見。
?
若你察覺到他們的意圖是如此,而你還回答得不恰當(dāng),你不但拿到這份工作的機會是微乎其微,而且通常這個風(fēng)聲很快就會流傳到外面去,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之后好幾個面試(或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洗白。
?
尤其應(yīng)聘的職位若是愈高階的主管愈必要,當(dāng)遇到挑戰(zhàn)性提問時,即使你還不確定對方的意圖,最好用我們在談判中常說的「改變框架」來處理這類的對談。
?
對方即使口氣或臉色不遜,你該想的不是為自己的說法辯護、更不會是反駁對方說法中的不合理處,而是改變成另一種心態(tài)來對付:「想玩是嗎?好啊,我就陪你來玩玩?!巩?dāng)你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了,也就是你設(shè)法調(diào)整成不同的框架,你的對應(yīng)手法自然會產(chǎn)生變化。
?
舉例來說,當(dāng)對方嫌棄地說你剛剛的提議不行,假如你用打算看看對方要怎么玩下去的新框架來思考,你就不會說出「玻璃心」這種容易得罪人的話,而是會微笑著面對對方的劍拔弩張,然后甚至帶點感激語氣的向?qū)Ψ秸f:
「是這樣嗎?我不曉得是不是我剛剛說明的不夠清楚,造成您的誤會了……是不是可以請您再給我多一點指教呢?」
無論對方接下來是不是決定要繼續(xù)演下去,你都還是可以接:
「哇,今天真的很高興來參加這場面試,有沒有這個榮幸加入貴公司倒在其次,但光從您身上,我就學(xué)到了很多東西呢,真是謝謝您?。 ?/span>
?
只要你展現(xiàn)的態(tài)度夠誠懇而大方,別說你拿到這份工作的機會大增,當(dāng)你真的加入那家公司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公司內(nèi)居然一開始就多了幾個好朋友,而那些人正是當(dāng)初面試你的人。
?
當(dāng)然,還有另外一種面試類型的問題更難處理,也就是決定性的篩選問題。
有別于一開始由HR的招募人員進行的篩選問題(后者更不適合表達不同意見,例如對方問你服務(wù)年資滿五年了沒,你只要回答一句「還差兩個月就五年了」,除非對方就是那么渴望你的加入,否則就是謝謝你之后再連絡(luò)了),決定性的篩選問題通常會出現(xiàn)在面試的最后一關(guān),也就是對方基本上決定你就是他們要找的人,但他們希望能在到目前為止的三到五位合格人選之中,找出一個最適合他們的人,而他們會問一個關(guān)鍵性的問題來決定誰會是他們的首選。
?
我自己遇過的這類問題大概有兩種,但這兩種該表達不同意見的方式卻是不同的。
第一種很容易和前面提到的挑戰(zhàn)性提問混淆,因為就問題的內(nèi)容本身來說,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但對發(fā)問者的意圖來說,卻是很不相同的。
就前面提到的挑戰(zhàn)性提問來說,他會希望你展現(xiàn)出一種正面的態(tài)度,但就決定性問題來說,他會希望知道你真正的想法,因為那會攸關(guān)你之后上任時會不會很快就陣亡。你唯一能拿來判斷兩者之間哪個是哪個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你對發(fā)問者的察言觀色,以及看看這個問題出現(xiàn)在面試的哪個階段。
?
舉例來說
我就曾經(jīng)在面試的尾聲被問到:「假如你的主管是個不會接受別人意見的人,你會照他的命令去做嗎?」后來發(fā)現(xiàn),這可不是什么情境式的考驗,因為萬一我接受了那份工作,我的頂頭上司出了名就是專斷獨決,而偏偏他的主意又不都會是最好的主意。
?
面對第一種問題,我的建議都是給對方一些真實而誠懇的回答,但假如你自己真實而誠懇的想法就是證明你是個難堪大任的人,你該做的不是思考面試時該如何回答之類的技巧,而是重新去檢視自己對工作的認(rèn)知及對人生的規(guī)劃。
?
針對那一個問題,我當(dāng)時的回答是這樣的:
「假如真的很關(guān)鍵,我會在關(guān)鍵的問題上和我的主管討論每項作法的利弊得失,即使他討厭到叫我滾出去,我還是會另外找時間跟他談。但只要我們談過了之后,即使他采用了并非我建議、或者我認(rèn)為另有更好方式的作法,我還是會全力地去執(zhí)行那個決策?!?/span>
?
還記得我在文章的前半部提到,我在另一個問題時會回答「我向來會執(zhí)行公司交付給我的每個決策」嗎?其實我在很多場面試時都提到相同的例子,因為無論我所應(yīng)聘的公司是否喜歡這種人,但有別于許多人總認(rèn)為我這種人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惜沖撞,我其實在另一面來說也是個會始終貫徹公司決策的人,而且無論再蠢的主意,我都會使命必達。
?
是的,我的確在不只一場面試中都用過「無論再蠢的主意」這個詞,因為那就是我這個人能帶來的工作價值:我不會毫無想法的單純接受一個指令、我相信充分的討論能夠激發(fā)出更好的主意,但公司無論如何都需要一個決策,而我愿意全心全意去執(zhí)行那個決策,不會只認(rèn)為自己的主意才是最好的主意。
?
這是一個完美滿分的回答嗎?當(dāng)然不是。但面試其實是雙向的,當(dāng)這家公司在決定要不要錄用我的同時,我也在決定要不要加入這家公司;假如有一家公司無法接受我這樣特質(zhì)或作風(fēng)的人,那其實也不用勉強。所以,在這類問題的回答上,關(guān)鍵不在于你和對方是否有不同意見,而是你是否能讓真實的自己被呈現(xiàn)出來。
?
不過,針對決定性的篩選問題,還有第二類,而且如果你有不同意見的話,你的回答或許就不是那么直接。
「Alex,今天真的非常謝謝您來參加我們的,董事長對您相當(dāng)滿意,我們好幾位同事也對您贊譽有加。我這里要冒昧的請教您,您提到您的理想待遇會是年薪五百萬,但由于這比我們過往幾個相同職位的人薪水都高出起碼兩成,我想了解一下,假如我們能提供四百五十萬的年薪,但我們可以在分紅上增加到……,您會愿意接受嗎?」
?
通常會出來談這種問題的,應(yīng)該都會是HR部門的最高主管。無論對方是不是真愿意出那個價錢,他們總會來嘗試一下,所以不要一聽到這個問題就膽怯了。
?
不過,這個問題的結(jié)尾問法怎么問,通??梢钥闯鲆恍┒四撸?/strong>
萬一對方結(jié)尾問的是「您會有什么想法?」,代表對方真的很期待你的加入、你可能是對方的首選
但假如對方的結(jié)尾問法如同例句是「您會愿意接受嗎?」,很可能代表對方手上有兩、三個可以取代你的人選,這時就要看這公司的HR或用人單位是不是有很高的人事成本壓力,因為即使大老板不在乎那一、兩百萬,但這家公司的不同單位希望能讓人事成本下降的話,他們不會跟大老板說你不夠好,而只會說另一個人更好段數(shù)更高一點的話,他們還會故意跟大老板說,你這邊一塊錢都不肯讓,暗示一種你這個人很難搞的形象,希望大老板放棄要用你的想法。
?
因此,第二類問題也至關(guān)重要,而且你很難在當(dāng)下知道有沒有其他合適的競爭者也在角逐同一個職位,所以這個時候要懂得打安全牌,把我們談判原則中的「永遠不在現(xiàn)場做決定」和「老板都在家」都用上:
「啊,是這樣嗎……您知道,我真的也很希望加入貴公司,我相信我可以為貴公司達成你們期望的貢獻。您也知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即使我了解您提到的分紅比例上也有增加,但我還是覺得,固定薪資總要有一定的增加幅度,我才應(yīng)該離開現(xiàn)在這份工作……這樣好了,我要回去跟我太太討論一下,還是等您確認(rèn)了offer letter 之后,我們再來進行進一步的討論?也要麻煩您多幫我爭取一下了!」
?
3. 搞清楚界線
最后一點,就是要在面試過程中不斷捉摸試探,這家公司的界線到底在哪里?也就是凡事可以談的極限到底何在?
原則是這樣的:即使要表達出自己的不同意見,也該知道對方有沒有什么禁忌或顧慮,否則搞不清楚狀況而亂放炮的話,當(dāng)場被人請出去也不無可能。
有些公司會很隱諱地問你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帶的問題,假如你察覺到對方不是借此來考驗?zāi)愕姆磻?yīng)或你的品格、而真的是他們在實務(wù)上會遇到這種問題,你若回答的太打高空,也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不夠適任。
?
舉例來說:
萬一你遇到「我們公司很重道德,但假如有些承包商就是會收under table 的黑錢才愿意動工的話,你會怎么處理?」這種問題,你可以有兩種回答。
?
第一種回答是,你很清楚對方支吾其詞的背后問的究竟是什么問題,那你可以很委婉地告訴他說:「我也覺得integrity 是件最重要的事,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舍棄。但我了解您的意思,在實務(wù)上,我們就是會遇到很多under table的狀況,這點我們當(dāng)然會看看公司希望怎么處理,但我可以跟您分享一個我之前遇過的狀況…… 」。
這當(dāng)然是一個很迂回的回答,而且即使你把你自己的那個故事講完,其實你也沒有跟對方說,你到底會做到什么程度;你之所以這樣回答,其實只是想引出對方真正的期望是什么,以免不小心踩到不應(yīng)該踩的那條紅線。
?
第二種回答則更加明快,一旦你遇到一些感覺起來還蠻危險的問題時,用很誠懇的目光望著對方說,「假如方便的話,是不是可以跟您請教一下,您這樣問的原因是?」把問題丟給對方,以免犯下了面試時不該犯的錯誤。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