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職場并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而是工作的場合。亦即,職場是懂得負責任的成年人們,以工作為媒介而聚在一起,共同處理好某些事情的公共空間,上班族各自扮演好自己擔任的角色,然后獲得工作酬勞,并且透過工作來自我實現。
為什么我們用「職場同事」一詞,而非「職場朋友」?
人的生命中,大約有三分之一都在工作。特別是上班族的情況,一天中有長達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特定的場所與特定的人群一起工作。所謂的職場,是我們可能會遇到喜歡的人,也可能遇到不喜歡或不投緣的人。然而,無論我們多么喜歡和親近的工作伙伴,我們都不會稱之為「職場朋友」。相反地,我們會使用「同事」一詞。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與同事分享自己的心情,一起挨上司罵、一起喝酒、一起工作,為什么不能毫不猶豫地說對方是「朋友」?難道我們在職場上不能交到朋友嗎?
xx和yy在大學畢業(yè)后,同時進入了一家很難應聘得上的建筑公司。在十個新進員工中,只有他們兩個人被安排在同一個部門,所以他們一起做了許多工作,每逢犯了錯而被項目經理罵的時候,他們就彼此勉勵,自然而然地就變得很親近。再加上他們兩個年齡相仿,都是從鄉(xiāng)下地方到大城市里自行謀生,所以有許多共同話題。因此,不知不覺間,他們就分享了許多有關自己的家庭、女朋友的話題,甚至一起說公司其他同事的閑話,成為對彼此的一切無所不知的密友。
然而,三年后,xx晉升為項目副經理,但是yy卻未能獲得提拔。從那個時候起,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尷尬起來。yy覺得很委屈,他認為就能力而言,自己比較優(yōu)秀,xx只是運氣好,遇到一個好的項目經理,所以才能獲得晉升。當然,xx則全然不這么想,但是在yy面前,他必須不露痕跡才行。然而,隱約感受到自己被輕視的yy,對xx感到的沮喪和怨恨也日益擴大。接著,由于xx和yy分別隸屬的團隊之間成為互相競爭的單位,也使得兩人的關系更加疏遠。然后,有一天,yy從其他部門的人那里,聽到xx正在談論自己的八卦。那是因為他把xx當成真正的朋友,所以才會告訴他自己家里的一些私事。結果,他們兩人在喝酒的場合大打出手,最后,彼此的關系變得比互不相識的陌生人還要不如。
朋友之間的關系,也會隨著時間的遞移而浮浮沉沉。曾經很親密的朋友,也有可能日益疏遠。xx和yy可能就是如此。但是一開始,兩人之間的關系分明應該要劃出界線才對,這就是工作同事的界線。職場并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而是工作的場合。亦即,職場是懂得負責任的成年人們,以工作為媒介而聚在一起,共同處理好某些事情的公共空間,上班族各自扮演好自己擔任的角色,然后獲得工作酬勞,并且透過工作來自我實現。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工作表現杰出的人,就必須透過競爭證明自己優(yōu)于其他人。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提拔并且領到更多薪水,就不可避免地必須參與競爭。所以,或許起跑點可能相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由于工作表現的差異,可能就會出現距離。而且隨著擔任一般雇員、項目副理、工長的職級不同,被賦予的權力和責任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職場中包含著太多的負面心理因素,例如嫉妒、優(yōu)越感、自卑感和警戒心。在一起工作的過程中,就算會產生親密感、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受限于競爭制度的這個現實也不會改變。我們在工作中建立的每一種關系,都是透過工作產生的契約關系。就算和同事或前后輩的關系再好,最終還是只會變成互相比較和被比較,又或是考核對方和被考核的這種關系。當然,我們也可能和某人非常親近,但這是由個人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附屬品,而不是職場人際關系的本質。因此在職場中,我們不應該期待有著類似家人或朋友的這種人際關系。
xx和yy因為個性很合得來,彼此變得日益親密。在職場中能遇見這種人是非常幸運的事,不過他們忽視了職場人際關系的界線,因此甚至連對換帖兄弟都羞于啟齒和令人尷尬的秘密都告訴了對方??墒牵S著升遷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們的關系也產生了變化,當初的私密淪落成八卦被惡意利用。最主要的錯誤是xx向他人泄漏了yy的秘密。但如果我是yy的話,無論我和xx有多親近,都不會告訴他非常個人的隱私,因為我們絕對沒有理由要向在職場中遇到的人,泄漏私人的秘密。
當我們開始和某人逐漸親近時,就會開始想跟對方提及個人隱私。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分享彼此的秘密,代表著變得更加親近。所以,根據你對對方秘密的了解程度,可以衡量你們之間的親密程度。但是,我們在職場中沒有理由泄漏自己的私生活,在職場中只要工作就已足夠。而且如果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與我親近的同事或前后輩惡意利用我的個人隱私,該如何是好呢? ?
?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