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你在一個城市駐足,總會看到千姿百態(tài)的高樓和各式各樣的建筑。今天我們來了解建筑業(yè)的一個重要角色—結構工程師。
不同專業(yè)的結構工程師:建筑學和土木工程
學制不同:
在綜合類大學中,建筑學專業(yè)學制5年,要求有繪畫功底。
土木工程專業(yè)學制4年,沒有繪畫要求。
非985院校中開建筑學的不多,土木工程較多。
就業(yè)方向不同:
1、建筑學畢業(yè)后從事建筑設計,取得學士或者碩士學位者,考的從業(yè)資格證書為:一級、二級建筑師證。從事建筑設計。如果成為大師,就是貝聿銘那樣的。
2、土木工程畢業(yè)后從事結構設計,取得學士或者碩士者,考的從業(yè)資格證書為:一級、二級結構工程師證。從事結構設計,據(jù)說結構工程師證的含金量更高。
結構工程師是做什么的?
來說說我們住的房子,和生活中的常見建筑的結構。
現(xiàn)在住宅最多的就是第二種,框架結構,而設計出這種結構和戶型、細節(jié)的就是結構設計師。第一種是磚混結構,在我國,如果是6層的多層房屋,1980~2000間建造的多為磚混結構,2000~2019之間建造的多為混凝土框架結構,2010年之后建造的就很少有磚混結構了。因為磚混結構抗震級別沒有框架結構高。
再說房屋類型,我們包頭當?shù)?,因為不太擁擠,所以一般住宅都是板樓,而不是塔樓。
再講通俗點,南北通透多為板樓,中間一個電梯井,各家各戶圍著在四周展開的多位塔樓。怎樣設計和布局,也是結構工程師的工作。
另外我們知道,裝修的時候,有的墻可以拆(非承重墻),有的墻不可以拆(承重墻),這也是結構工程師在建筑初期就布局好的。
后者的填充磚塊,可以隨便拆。
結構工程師有沒有硬核的技術?
當然有。連建筑師都要仰仗結構工程師的技術。請看下圖:
沒錯,遠處那個紅色圓球是東方明珠,我們要說的是中間這個更高藍色建筑,上海中心。632米的超高層,記得我去上海時,一出浦東的地鐵站,就看到這幾座大樓高聳入云,雄偉而漂亮。但是,請看下圖:
這是這次中央氣象臺的臺風路徑圖,上海在臺風影響的范圍之內,那么,這樣的超高層一定會受到風力的影響,如何抵抗這種影響呢?建筑師說,找結構工程師吧!
好的,接下來,就是一個物理問題(所以學好結構,就要學好物理哦!)
首先,需要在大樓內部結構中添加阻尼器!從能量角度來說,讓阻尼器獲得一部分風力沖擊的能量,從而減少對大樓的影響,甚至可以對沖掉大樓的搖晃。
擺式阻尼器安放在大樓哪個位置呢?
在科學研究中,經(jīng)常要進行實驗,不例外,我們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先來了解一下實驗的基本思路:
圖中的白色架子模擬高樓,黃色重球模擬擺式阻尼器,實驗時,架子在下方的振臺模擬外力造成晃動。樓體如果晃動幅度太大,就會觸動紅色激光,從而啟動警報裝置。黃球將分別掛在底部,中部,頂部。
來看看上海中心的阻尼器在哪里吧。
拓展:其實上述顯示的是純力學阻尼。在科技使用中,還有一種是電磁阻尼,比如在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緊急制動中。我們在選修3-2中會學到電磁感應,課本中有一節(jié)選學課,電磁驅動和渦流。說到這里,想到今年參加市里實驗說課,有一個老師做了相關的幾個實驗,實驗現(xiàn)象挺明顯,并且代表市里參加內蒙的比賽。但是我想,如果在幾個獨立的力學現(xiàn)象演示之上,再加上能量角度進行系統(tǒng)設計的話,加上一個特別明顯的電磁阻尼的實驗,會更容易在下一個級別中勝出?;谄脚_對視頻數(shù)目的規(guī)定要求,今后我們再給出電磁阻尼實驗。
回到我們的專題中,我想因為同學們應該比較了解結構工程師是做什么的了,他們應該是一群玩轉力學、材料、流體、電工、數(shù)學......從而在一座嶄新建筑前收獲成就感的人。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