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職場上特別是管理學理論,特別愛用「動物」來比喻?今天筑聘網(wǎng)小編就來盤點商場上最常聽到的「動物系」管理理論,聊天中適當使用,整個談話份量增加不少呢!
1.黑天鵝效應
黑天鵝這個名詞最早是出現(xiàn)在2001年,后來2007年因為《黑天鵝效應》一書而聲名大噪。黑天鵝相對白天鵝,是真實存在于澳大利亞,卻相對希有的品種,人們用黑天鵝來比喻「從來沒發(fā)生過,但可能發(fā)生的重大沖擊事件」,但因為人類觀點有限,或是因為重大意外總是史無前例,因此難以預測。
2.灰犀牛效應
灰犀牛效應通常會跟黑天鵝放在一起比對。相較于黑天鵝的不可預測性,灰犀牛指的是「顯而易見的重大危機」,如果忽略不管,結果就會像犀牛直接朝你沖過來一樣,引發(fā)重大事故。
例如,公司中有個明顯造成損失、長期下來有害無益的部門,卻因眾人姑息而讓它持續(xù)存在,不有人發(fā)起革新,好好面對這頭灰犀牛,遲早會有巨大危機發(fā)生。
3.羊群效應
這個我們都多少聽過,指的是人們的從眾心態(tài)。
套用在職場上,指的是剛興起的當紅產(chǎn)業(yè),投資者群起而效之,這個跟風的狀況就可說是羊群效應。例如夾娃娃機店、黑糖珍珠奶茶,都是很好的例子。
羊群效應也很常被發(fā)揮在職場上。上位管理者會把勇于發(fā)表意見、能給出優(yōu)秀insight的下屬,選為「領頭羊」(也就是小主管),讓領頭羊小主管去帶領其它羊群。對職場上的領頭羊而言,要帶領人卻不像帶領羊那么簡單──我想這點大家都同意吧。
4.鲇魚效應
鲇魚效應指的是,優(yōu)秀的外來種(鲇魚)會刺激原物種(沙丁魚)成長、更有競爭力,有「生于憂患」的意味。不過職場上也是有引進鲇魚(優(yōu)秀新人)后,原有的沙丁魚(尸位素餐的資深員工)死光光(離職)的案例。
5.蝴蝶效應
這個大家都聽過吧?一個微小事件,引發(fā)巨大的連鎖反應。職場上,你某個小小選擇,很可能就一連串地影響了你的職涯路線,這也可用胡蝶效應解釋。
6.鱷魚法則
指的是當你被鱷魚咬到腿時,如果手也過去幫自己掙脫,很可能手也會跟著被一起咬。比如說由于目前市場趨勢,推動A產(chǎn)品已經(jīng)失敗,若你的同事還是不死心,仍想推行差不多的B產(chǎn)品,這時就可用「鱷魚法則」來比喻、勸退。
7.豪豬理論
又稱「刺猬困境」,我個人很愛這個比喻。這個說法出自德國知名哲學家叔本華。他比喻,冬天時,一群豪豬想靠在一起取暖,但只要靠得太近,就會被彼此身上的刺刺傷,因此只能維持一個剛剛好的距離。天!這不就人跟人之間的關系嗎?特別是職場,特別是小主管,如何拿捏上與下之間的距離,永遠是門職場藝術。不能把下屬當朋友,但又得拉近距離,親疏之間還要取得信任,真的超難啊!是不是啊小主管們?
8.快魚吃慢魚
即是字面上的意思,動作慢的魚就會被動作快的魚搶先一步吃下肚,輸?shù)暨@場競爭。
9.鯊魚效應
大家好喜歡用各種魚來比喻啊。(笑)
鯊魚跟一般的魚不太一樣,體內是沒有「鰾」的,意思是它們必須靠全身肌肉不停擺動,才不會往下沉,而這樣的先天弱勢,反倒讓鯊魚肌肉強壯、泳速驚人,成為海洋中的兇殘霸主。這給我們職場人的啟示是,有時我們先天條件比較不好,但若努力創(chuàng)造新條件,也有突破劣勢的可能。
10.螃蟹效應
抓螃蟹的時候,只要竹籃中有一只以上的螃蟹,那么當有一只螃蟹想往上爬、掙脫時,其它螃蟹就會攀附上來,拉得所有螃蟹都無法逃生。放在企業(yè)中,這個狀況是所有公司都不樂見的。往往是因為小人當?shù)?,或是不同部門惡性競爭,反倒導致公司整體素質低落、競爭力下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像是「猴子管理」、「溫水煮青蛙」等比喻,只能說人們也太喜歡拿動物來比喻事情了吧!看完這十個經(jīng)典的動物系管理學理論,希望能為你的談資增添不少風味喔~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