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常常猶豫現(xiàn)在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常常想著「到底該不該離職」?卻又不確定是自己沒有定性,還是這份工作真的不再適合你?今天的內(nèi)容可以幫你厘清這些苦惱。筑招網(wǎng)小編把考量的項目分成四項,并且用圖表教導你該怎么樣看這份工作是否值得你繼續(xù)花時間、花精力。
?
?
訂定你的積木要素
?
上圖是我的積木要素,你呢?可能會和我的長得不太一樣。我認為理想工作應(yīng)該要:能讓我朝理想的自己前進、能夠打磨我的專業(yè)能力、建立人脈、或累積作品、上班的日子是否開心、成就感與認同感。
每一個人的判斷與定義都不同,歡迎你拿出紙筆,寫下屬于你的判斷要素,可增加也可以刪減,重點是你認為的理想工作,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呢?
?
定義要素的具體內(nèi)容
1 . 朝理想的自己邁進(最重要)
我認為每一份工作,都必須具備「能夠讓你更接近未來理想的自己」這個要素,但究竟你未來想要有什么樣的成就?過著什么樣的理想生活呢?你要自己去找出屬于你的答案。
有人希望自己可以在世界頂尖的大企業(yè)打拼、有人想要前進歐美,在當?shù)卣归_不一樣的生活、有的人則希望自己能夠趕快買到房子,安居樂業(yè)。
對我而言,我一直都非常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夠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yè),所以我會選擇的公司與職務(wù)內(nèi)容,就必須要涵蓋「能夠讓我成為一個更棒的領(lǐng)導者或企業(yè)家」、「能夠允許甚至鼓勵我在業(yè)余時創(chuàng)業(yè)、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這些內(nèi)容。
看完你會了解,你對理想生活的定義不同,判斷的重點也不同。例如你可能未來是想要靠投資或買房來達到財務(wù)自由,那你就不能找薪水太低的;如果你是想要透過升遷進到大企業(yè),那也許你就比較能接受高壓的職場環(huán)境。所以,目的地不同,過程也會不同。
?
2 . 累積實力、人脈與作品集(第二重要)
第二項,我認為每一份工作都得讓你在專業(yè)技術(shù)上更進步(總不能退步吧?)如果停滯不前,其實也是種變相的退步,所以這份工作必須要能讓我在我想要技術(shù)變更好,或者是作品集、人脈的累積。
在此,我建議你去分析一下自己想要增強的技能,究竟是什么?也許是業(yè)務(wù)能力、Coding能力、美感、管理帶人的能力、企劃行銷力…等,選好了以后呢,我建議你寫一張Remider放在電腦或筆記本里,時時檢視:我有沒有在為這些技能加分?我有沒有在跟很棒的人交流或共事?我有沒有從主管身上學到更多的處事方式?
在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或小型企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公司)中,我們常常會一不小心做那些不在我們期望之內(nèi)的事,此時,你就要回頭問自己:「我現(xiàn)在在做的事情,有在幫助我累積(我想累積的)實力、建立人脈或作品集嗎?」沒有的話,和主管談一談吧!
?
3 . 期不期待去上班?(第三重要)
怎么樣才會讓你開心且期待的去上班呢?也許你的公司有著超美環(huán)境、超佛心上司;也許你和同事的感情很好;也許你的公司福利很好,像Google一樣有餐廳、有理發(fā)院、甚至還有睡覺的地方?又或者,你的公司給你的發(fā)揮空間很大,每次有專案或會議,都能讓你腦力激蕩、躍躍欲試??
對我而言,和老板的價值觀差太多或是上班很無聊,可能就會變成我想要離職的一個原因,但對某些人來說,他們也許會認為這只是個糊口或得過且過的工作,所以就算上班時并不開心,那也不影響到他的決定。
?
4 . 成就感與認同感(第四重要)
每個人在工作上,多少都需要成就感,一份工作做久了,開始變得越來越?jīng)]挑戰(zhàn)性,或者你被大才小用,那這一支「成就感」的骨架也會漸漸歪斜。
至于這里指的認同感,并不是指同事或上司認不認同你的作為,而是你「認不認同公司的企業(yè)理念」。
很多時候,我們也喜歡做行銷、寫文章,但如果你的公司在做內(nèi)容農(nóng)場,那你可能就會寫得很不開心;或者你本身對汽車不感興趣,但身為企劃行銷的你,必須要幫公司銷售與曝光公司的汽車品牌,那你可能也會興趣缺缺。
?
?
該不該離職的判斷基準:積木是否穩(wěn)健嗎?每個要素就如同一個積木,如果有一塊積木倒下來,那我認為你就該離職了,但究竟要怎么樣判斷呢?以下有三個步驟:
步驟一:將你認為最重要的要素放在最下面,不重要的放最上面
最重要的放最下面(我的是朝未來理想的自己邁進),最上面則是認同與成就感(表示我對工作的成就感相較之下并沒有那么在乎),放在最下面的重量越重,越上面的越輕。
?
步驟二:移動你的積木要素
把你的積木分成五等份,然后開始檢視你對每一項的滿意度達幾成?
以圖為例,在「朝自己理想未來前進」這塊積木,我有80%滿意,20%感到不滿意,所以有四等份在滿意的區(qū)塊,一等份在不滿意的區(qū)塊,以此類推;我感覺自己在「開心與期待上班」這塊有40%開心,60%不開心,所以圖上有兩個等份在滿意區(qū)塊,三個等份在不滿意區(qū)塊。
?
步驟三:看看你的積木是否快倒了?
只要有一塊積木完全在「非理想值」那就倒了。
重量越重(越下面)的積木如果在「非理想值」的部分越多,積木的骨架越不穩(wěn)定,越容易倒塌。如果理想值與非理想值各半(如上圖)那就給自己期限(三個月、半年),沒有改善,你也要考慮換環(huán)境或調(diào)整工作內(nèi)容。
積木占在「非理想值」的比例高于「理想值」,積木也會倒(如下圖):
?
?
Bonus:三個判斷去留的條件
套用一句業(yè)界大大Michael 說過的話:「年輕人判斷工作適不適合自己,有三個條件。
1. 你有興趣,
2.這份工作是有前景且能夠符合你的愿景,
3.有個真材實料的領(lǐng)導人愿意提攜你?!?/span>
我們最怕的,就是被糟糕的人統(tǒng)治、做自己不感興趣以及沒有未來的事,所以,利用積木法與這三個要點好好的檢視你目前的情況,是不是已經(jīng)沒興趣了,但還是繼續(xù)做?這工作是不是不能讓你變成一個更理想的自己?你是不是整天處理一個也搞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上司的爛攤子?
小心,不要讓自己淪落想離職,但又沒能力到其他更好的地方,只能繼續(xù)待下去的窘境,提早做工作健檢,能讓你早點回到理想道路的正軌。
?
所以要離開,還是要留下?
每個人一輩子一定會遇過這個問題。出國、返鄉(xiāng)?分手、復合?離職、還是再撐一下?
所謂當局者迷,當我們在沼澤之中,很難看清到底該如何做決定,我建議你試試看將自己的擔憂與考量視覺化,這樣有助于你厘清目前缺乏的是哪一部份,也可以幫助你知道什么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foundation,什么又是沒有那么重要、可以咬牙忍受的?
當然,你的積木會改變,20、30與40歲時的積木會長的不一樣,進入不同的公司,要素也可能變更,但我建議你每三個月或每個月都來用積木法檢查一下自己和愿景有沒有對齊,然后進行調(diào)整。
如果是個不上不下的情況,也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期限,告訴自己在這間公司待一年、三年,同時去尋找下個更理想的可能,你才有辦法離你的理想生活越來越近唷。
希望今天的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提問,或者和我分享你的積木喲!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