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公司員工對「管理職」野心勃勃、充滿干勁,也有些公司的員工卻對升遷興趣勃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當你發(fā)現(xiàn)公司的同仁沒有成為管理職的野心,先別急著貼標簽,因為這可能是組織制度設計不良或不符合趨勢所導致。
前陣子在一家建筑公司做主管培訓,中午下課時,一位吳同學走來問我:孫老師,可以請教你一個問題嗎?
他說,據(jù)他所知,像中建中鐵的人都想升遷,但他公司的員工卻沒人想升遷,他在其他公司的朋友也告訴他,他們公司沒人想往上晉升。為什么公司之間會有這樣的差異?
離開國企這幾年,從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跟他說:憑良心講,我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的國企人都很想升遷,但我以個人經(jīng)驗聊聊這個問題。
我在國企工作的那段時間,確實有同事想升遷,因為大家都不希望一輩子再當工程師。我就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分享,我與那些想升遷的同事,為何想要往上晉升:
?
1. 視野跟格局
位階不同,開會的層次不一樣。如果你還是工程師,開會的范圍只限自己的部門,頂多在承接項目時,有跨部門合作的會議。但當上主管之后,你可以跟很多部門的主管開會,甚至會有機會參與更高級的主管會議。
作為主管,你會需要參加部門策略或方向的擬定會議,這些會議的規(guī)模與層次,會打開你的工作視野與格局。而這些格局上的開展,對個人日后的職涯有很多加分效果,否則日后中年危機的比率會變高。
?
2. 薪資結構
我有一些朋友任職于中小企業(yè),當上主管之后,工作變多、薪資結構上升的幅度卻不大,因此會有「既然薪水沒增加多少,為什么要扛那么多責任」的埋怨。
我在國企的時候,只要是從工程師升上管理職的主管,年薪大約會是工程師的1.5倍以上,另外還會加上管理職的薪水。換句話說,管理職的薪資福利相當誘人。
3. 豐富的培訓資源
越來越多的公司會將培訓資源優(yōu)先放在主管身上。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主管已經(jīng)在公司工作一陣子了,他們對公司的認同感高,留任機率也相對高。如果能夠運用培訓方式,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跟領導能力,對公司來說會是一項有效投資。
當年我從工程師升上副理,公司就有給予我們一系列主管管理培訓。這些培訓課程,在我們還是工程師時,是完全學不到、接觸不到的。
而這幾年我也觀察到,公司的培訓資源有愈來愈集中管理職的趨勢,未來一般員工的培訓機會,可能會愈來愈少。
?
4. 管理職權利
或許對有些人來說,工作上班只要能夠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務就好。但我總覺得,工作單位若沒有權利,任由其他部門擺布,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
例如,如果我本身有一些權利,我就可以在會議當下做出決定,加速計畫推進。對于真正想有所作為的人,擁有一些工作上的權利,工作過程會更有成就感。
5. 不需要輪班(時間自由度)
我還是工程師的時候,幾乎每個月假日都要值班,過年也跟同事輪流執(zhí)勤。每天要準備的生產會議報表,也是由當時工程師的我們,固定每天制作。當時我總覺得工作的時間,完全沒有自由度。
身為管理者就不一樣了,管理者的職責是管理部門,讓部門設定的目標跟方向可以達成,他不一定要在某個時間點非做什么,時間彈性較多,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方式。
這陣子遇到一位朋友,聊著聊著,他突然跟我說,他現(xiàn)在還在輪大夜班,我嚇了一跳。他說,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還只是個職員,需要配合部門輪班,這對于年紀大的同仁,真的蠻辛苦的。
?
6. 學習的養(yǎng)分
如果你假定自己不要當上管理職,你學習的方向會不太一樣,你可能會停止學習,因為你不想升遷,只希望把主管交辦任務做完就好。
但如果你想升遷,你可能就會計畫在工作上有所表現(xiàn),想做好專業(yè),來凸顯自己的價值。
當年,我有為自己設定時間,要當上管理職。在這個過程中,我確實有更強的野心跟工作策略,我最后也如愿升上主管,在那一段設定升遷目標的期間,我反而學到了最多的東西。
?
結論
回歸吳同學的提問,他的問題本質可能是:為什么公司的同仁沒有這樣子的野心?我想,這個問題要回到組織制度的設計,來驅動同仁向上晉升。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